close


今天要來談空杯的理論,
也許會有人說…空杯不就是水倒滿了,
就滿杯~滿杯了就再裝不下任何東西了嗎?
也就是說空杯的意思是要人不可以自滿,
我想這只是其中的道理之一。


空杯和滿杯的水  
我所認為空杯的理論是生活的哲學,
是不變的真理以及聖人的無為。

如何說呢??
以生活的哲學來說,
就是要時時刻刻懷抱著空杯的心態。
以一開始提到的說人不可以小有學問後就自滿,
是有一個故事可以解釋的~
南隱是一位禪師。一天,一位學者來向他問禪,但自己喋喋不休。
南隱則默默無語,以茶相待。
他將茶水注入這位客人的杯子,
滿了也不停下來,而是繼續往裡面倒。
眼睜睜看著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
客人著急地說:"已經滿出來了,不要再倒了!"

南隱說:
你就像這只杯子一樣,裡面裝滿了自己的看法和成見。
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對你說禪呢?

比喻說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已的學識都滿了,
那心中那來的空間向他人學習智慧呢?

所以說空杯子是要教導一個人要虛懷若谷,才能學無止盡。

然而這個體會,
也是我在學佛法和道法有所體會到的,
所以我曾在臉書(社交網站)上寫下類似這麼一段話:
所謂了解,並非真的完全了解。
關於細節,恐怕還有很多地方不清楚。
所謂知了,並非真的完全知了,
對於全部,恐怕我所知道的還很有限。

也就是說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不可有自傲的心態存在。
常常保有虛懷若谷和學無止盡的心,
自然而然就能不斷的容納更多的學問。

而不變的真理意指為何呢??
我曾有一次下班回家,坐在地板上陪姪子看著電視。
然後突看到姪子喝的一杯的汽水,
那一杯的汽水中的氣不斷的往上浮動~
突然間我似乎看到了什麼答案,
於是乎,就一直盯著看,
才突然體會到這個不變的真理,
每個杯子可以說是這世界的眾生,
杯子就如眾生一樣~
有生產出來的一天,也會壞掉的一天。
然而這個如同眾生的杯子裡,

如果裝滿了金銀財寶,代表這個人唯利是圖,
生命終了的那天,他的本性只有這世界的金銀財寶,
這樣的本性貪念執著,亦無法脫離這個苦難的世界。

如果裝滿了食物,代表這個人貪吃享受,
生命終了的那天,他的本性只有這世界的物欲享受,
這樣的本性貪念執著,亦無法脫離這個苦難的世界。

如果裝滿了汽水,代表這個人貪圖名聲,
生命終了的那天,他的本性只有追求的個人名聲,
這樣的本性貪念執著,亦無法脫離這個苦難的世界。

但如果什麼都不裝,只存有空性的真理,
代表這個人潔身自愛,不貪圖個人的享受,
生命終了的那天,他的本性完全沒有受到這個物質世界的影嚮,
甚至可以說是一塵不染,沒了這些世俗的牽絆,
自然而然就可以脫離了這輪迴的苦。

換個角度想~當杯子壞掉時,
剩下的東西代表一個人的本性,
如果我追求的不是世間的財、色、名、利。
時間一到杯子壞掉時,
那些裝滿金銀財寶、食物和汽水的,
自然無法升上天去,只有往下掉,
唯有空杯的空氣如同一個德字,
也只有這樣純真善我的本性,
才能飛上天,脫離這輪迴的苦。


那聖人的無為又意指為何呢??
金剛經裡提到【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
重點在於無為,無為的相對詞是有為~
一切的有為法來說~
可以說明了一個杯子的從生產到使用甚至到壞掉的過程,
也就是說~
杯子、金銀財寶、汽水、食物~皆是有為法的過程,
唯獨有空杯子的特質才是無為法的真理。
如何說呢?
有為法的特性在於~有生有滅,有起有落,和成住壞空的真理。
然而杯子、金銀財寶、汽水、食物皆逃不過這些有為法的定律。
為有一性存才是無為法所追求的價值。
所以說~
無為法是在於認同凡所有的相,皆是虛妄,
所以對於有為法的一切,
自然也能夠體會一切只是暫時性的存在罷了,
不會因為這些暫時性存在的事物,
傷了自已那純真的本性,

無為法既然可以不受有為法的一切所困擾,
自能就能斷了貪、嗔、痴的三毒,
三毒既然滅了~那清淨的善我不就自然而生。
所以…
聖人的無為在於一性存。
聖人的無為在於心中的善我。
聖人的無為在於德重於物質的一切。

空杯的真理正同於聖人的無為,
所以空杯真理是在於追求一顆清靜無為的心,
又如同般若波羅蜜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去惡行善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