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這故事,不管是童話故事、電視戲劇或電影,
相信大家都也能夠耳熟能詳,
然而小弟我自從學了佛法和道法的真理之後,
開始對於以前看過的名著,有了不一樣的見解。
唐僧是悟空、八戒和悟淨的師父,唐僧一心向善,意指這趟的修行之路必定要有善心和善行。
圖片取自於 西遊記 影集。
此話怎講呢?又跟主題西遊記有什麼關係呢?
簡單的說,小弟我以前看西遊記是一本童話故事、小說或有趣的神話,
然而現在看了西遊記之後發現~
他是一本道書,一本徹底在講佛法的道書。
這時很多人可能會取笑於我,或是不認同此看法。
然而我是真的有我的說法和見解,
小弟以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和唐僧這四個重要角色,
來做詮釋這四個角色名字巧妙的安排的意義。
故事裡的主角為何會以孫悟空為起頭呢??
從孫悟空本是一個天地育孕的石猴,
石猴在當上美猴王之後,
有一次發現自家的小猴不幸遇意外過世,
開始體會只要是有生命的眾生,
皆都有命終的一天,
於是開始去尋長生不老的法門。
歷盡千辛萬苦之後,訪得仙人學得道法,
在大鬧天宮之後,被佛祖壓在五指山之下,
他深深的認錯,
開始體會了學佛的重要性。
當悟空第一次看到自已心愛的小猴子死了,開始醒悟只要是有生命的萬物,皆有生死。
既然有生必定就會有死,於是開始了雲遊四海尋求可以長生不死的仙道了。
圖片取自於 西遊記 影集。
其實作者巧妙的安排孫悟空這起頭的主角,
重點是要眾生了解習佛法,
就有如故事的石猴,
其心性有如猿猴一樣,
唯有了諸法實相,世間一切都是空無所得,
既一切外無所得,也就是內求一性存才是真理。
亦是一切佛法所說的善心。
所以作者以佛家重要的【悟】、【空】這兩個字來取名,
那為何要姓氏為孫呢?
作者乃是中國人亦是炎黃子孫,
一切的眾生又有如同上天的孩兒,
以中國字這個的孫字,更能代表一切子子孫孫、千代萬代的兒女。
所以孫悟空,這三個字代表一切眾生皆是佛子,
皆能悟得佛法的真理並能成佛。
然而悟空之後,遇到第二個角色是唐玄奘,
其實唐玄奘並非是人,而是暗指善知識、善我、佛性或是佛法。
怎說呢?
一個人悟了空,了解諸法實相後,
開始要尋找的是明心見性,亦是見性成佛。
唐玄奘就是悟空的師父,
一個人若了空相不代表已是往成佛的路走,
而尋找善良的本我,那才是悟了空之後要做的事。
於是悟空之後第二個人是唐僧,
原因是要學習如何往成佛的道路走。
當一個人悟了空之後,要找的是心中慈悲心。
而這個唐僧仍是心中那個慈悲之心,才在這一路西行的路上好生管教這猴子獸性及惡念。
圖片取自於 西遊記 影集。
有了悟空、唐僧之後,接下來為何徒弟是豬八戒呢?
人了空相之後,學習著各種善知識不斷滴啟發心中的善我之後。
難免會有出錯或無意間造業的時侯發生,
所以就必需要學會守戒,第二個徒弟是豬八戒,
這就有趣了,豬如果也可以守得了八戒,
我想離成佛的路也不遠了,甚至已到了涅盤境界了。
此話怎說呢??
一般大家對豬認知就是其習性好吃、懶作又好色~
而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些特性,也就是貪念,
貪吃、貪色、貪財、貪玩、貪睡種種惡習,
種種惡習都需要戒律來持守,
以戒律來規範和修正惡習,
豬要守戒代表決心是很堅定,也是一件相當困難的挑戰。
那最後一個徒弟為何是沙悟淨呢??
一個人若悟空了,開始追尋真理,
學習種種善知識和不斷找尋心中那個善我,
加上佛門的守戒,
接下來的路就得要【淨】行了,
這個淨,就是悟淨了,也就是唐僧最後一個徒弟了。
第三個出現角色是豬八戒,在此用這張圖的用意是要告訴每一位看倌,
修行之路不是出家,修行之路不是拋妻棄子,
只是因為身份不同而會有守著不同戒律,佛門弟子守八戒。
在家弟子守五戒,好好做個好老公、好老婆,貞愛另一半孝順父母就是最棒的修行了。
圖片取自於 西遊記 影集。
所以從主角悟空一直到悟淨,
又有如眾生求佛的路一樣。
比喻一個人,悟了空,真心去尋得心中的善我,
開始要做的是規戒自已,
要屏除自已種種的惡習與不善,
所以就是開始守戒,於是入了八戒,
守了八戒之後,就是要開始身體力行,
就是要淨行,
也就是說,這四個人缺了一個,
都無法到達得了西天,
也有如眾生,
如要了脫輪迴,必需要俱備了這四個人的過程,
悟空、唐僧、八戒、悟淨,
這四個過程,才算是真正踏上了成佛之路。
其中以八戒在此要特別提出來講,
因為西遊記是在講佛法的書,
所以他說的戒律是則以佛門的八戒為主,
然而芸芸眾生,並非皆是佛門弟子(在此意指出家和尚),
成佛之路也不是比誰在寺裡空唸經比較多的就可以成,
而非佛門弟子的一般人,其修行則以五戒為主,
也就是五個字,殺、盜、淫、妄、酒。(口訣)
戒殺 - 不殺生、不為了貪吃而殺,可以的話盡量以素食為主。
戒盜 - 不盜人財物、不貪他人名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戒淫 - 不與夫妻以外的人發生性行為,不強意搶奪他人妻女。
戒妄 - 不道人是非,使他人受害,不排擠、不挑撥亦不在他人背後閒言閒語。
戒酒 - 酒後容易會誤大事,故戒酒一行是為了讓自己不會在酒後做出傷天害理之事,故戒酒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唐僧一行人遇菩薩,求菩薩傳授心經給行修之人。
唐僧請示這西去的修行路還有什麼考驗,
菩薩給的答案:一路難行要有堅定的意志西去。
圖片取自於 西遊記 影集。
接來我要講豬八戒的法號悟能這個名字了,
又怎麼說呢??很少人去記得悟能這個名字~~
大家都喜歡豬八戒、豬八戒、豬八戒的叫,
因為豬和八戒本身就是很對立的特質,
也有特色,所以悟能這個法號自然就比較少人記得了。
然而小弟我在悟能這個名字發現了作者的用心,
因為"能"這個字,本身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如果我們把三個名字以悟空直寫,
右邊再加上悟能直寫,右邊再一次寫上悟淨直寫。
就會發現不一樣了哦,如下面所示:
悟悟悟
空能淨
上面一排三個悟字,代表悟的重要性,
佛法重點在於實際作為,
所以佛法可以說是佛祖所體悟出來的真理。
然而悟的重點在於了解什麼是空。
如果第一排取一個"悟"字,
第二排做這樣排序 "空能淨",
就成了作者很巧妙的安排,
悟空能淨。
然後啊如果第二排的字反過來排 "淨能空",也就是
悟淨能空。
俉空遇唐僧之後,有收下一匹龍馬。
菩薩說要此行西去凡馬是到不了的,唯有龍馬才去得了。
在此是龍馬載唐僧意指揹負真理的重任,一路山高水遠要有肩負重任的決心。
圖片取自於 西遊記 影集。
這悟空能淨和悟淨能空,有什麼特別的道理嗎??
我用兩組有名的句子來做搭配,
就會知道作者本身是一位深懂佛法之人。
也就是說~
悟淨能空就是在說: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悟空能淨就是在說: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有人會問我為什麼??
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跟悟空一樣,
體會生命無常,有生有死、有聚有散、有來有去、有老有少、有起有落。
當他真正的體會了【凡所有的相皆是虛妄】時,
於是他開始追尋佛道,不斷啟發心中的佛子。
所以一般沒辦法有悟空一樣資質的人,
就走淨行也就是悟淨,
先淨行再守戒不就等同於【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所以淨行守戒之後,直至把心中的佛子擦亮,
雖不能悟了空,但也等同做到了悟空之後所做的事了。
所以當故事的四個人物到齊了,也就是佛、法、僧都到了
既有了三寶,自然就開始往西天極樂世界的路前進囉。
因為小弟用了
一謝是把西遊記拍的如此的好,佛法的要點都在。 西遊記 影集的圖文,在此表達感謝之意,
二謝讓小弟有這個機會藉這圖文好好宣掦一下佛法。
以下是他的影片,希望看倌們都能好好體會和欣賞^^
- Sep 02 Wed 2015 03:15
西遊記觀後七部曲 - 一、佛法僧齊聚一堂。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