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日要講的課題,是適合眾生入門學習佛門的好方向。
然而適合眾生入門學習佛門跟【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的標題有什麼關聯呢?其實,【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句話未及悟字,只能稱得上的是漸修而已。
但會有人問我說:不對啊~大家都說神秀所說的句話是漸悟,怎未及悟字呢??
在此我對每個人的發言表達尊重之外,我在此只表達自已的看法,不做任何的批評或辨論是:
小弟我認為:悟和修有很大的不同,霎那间的顿悟即為悟了。並沒有漸悟或者修悟性這類的事情。
迷跟悟只是一念之間。所以未悟得佛法真理的一句話,不值得學習嗎??
非也…

禪宗五祖弘忍大師看完後雖知道神秀未及悟字,但亦說:
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此方式適於用於一般學佛弟子的入門課程,或是眾生自習的課程,
而這課程亦可以讓他們學習到佛祖的成佛之路和方法,雖未及成道亦是用有形的方式修了本身的功德。


所以,他是一個好方法,一個讓我入學佛門和修身免墮惡道的一堂好課。

Fl201206221538463893  
佛祖在菩提樹下成道,成道後說的話:
「奇哉!奇哉!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圖片轉載出處:http://www.lifetv.org.tw/search/view.asp?RecordNo=1881&KEY=

接下來我要詳說明神秀所表達的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的意義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之含義:
普天之下的眾生,並非什麼權貴之人或是財富之人才能擁有佛性,而是佛門之下眾生一律平等。
佛性的本質是每個人生下來就俱備的了,所以眾生皆是佛子。
這佛性神秀以有形的物質去形容菩提的本性,所以就結合成了身是菩提樹,
也是以佛祖在菩提樹下成道的方式來形容成佛之道或眾生皆可成佛。


而修佛之道在於心性的修行,我想神秀這時大抵指的是善心問己,
所以用明鏡台來表達自我善心的一面,其實以明鏡來表本性自見,
如同照鏡子一樣,我不會看別人,只會看到我自己,雖說形容的相當的好,
但還是以一種有形物質來形容心性本質,亦是著相學習。

而修行的方法在於我要時時勤擦拭這片明鏡,不停歇的擦拭內心中明鏡的塵姤,

勿使我們這個菩提身和心,遭受了世間塵埃的污染,此修行來自於有形方式來尋求避惡求善之道。
但何謂塵埃呢?所以塵則是入世,講白話一點也就是這世間情感(水)和種種因緣(火)的各種際遇,
埃則是我接受了,甚至也導致我抹滅了本性(善心),
使我犯了佛道所說的貪(貪愛五欲)、嗔(嗔恚無忍)、痴(愚痴無明)導至我造了業,

投身向於惡,而不在於善。所以神秀才會說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也就是我的心性的修為,要不斷的擦去這一切塵姤污染,
保有美好的善並好好落實善的行為。


何謂五戒十善:


10  

所以適合眾生修行的方式,有很多~但神秀所說的都偏執著法相,
世間萬物本無相,若以著法相來說~以五戒十善倒是滿適合眾生學習的第一堂課。
為何講到戒律是修行的好方法呢?

佛祖成道之後一開始的佈教傳道,並未要求弟子要守戒律。
而是藉由說法來讓他的弟子體證諸法實相,進而明心見性而懂得守道和成道之路。
則是一個悟得真道後發菩提心的顯現。
然而後面弟子越來越多,程度不一、有高有低、有愚有慧。
佛祖後來知道有些孩子恐怕終其一生也難悟得他成道的真理,
加上人數眾多後需要有個規範來管理這團體紀律,
就針對各種身份的不同定了各種戒律。

戒律雖無形,亦也是法相,亦是相,難免離不了虛妄這兩個字。
所以戒律則為是讓未及悟字的佛子或眾生用來持戒修行的方法之一。
此時所說的方法和目的,亦是神秀所說的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亦是向善之道,必離惡道。雖未及悟字,亦是修功德之法也是追求成道的好課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去惡行善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